三國解讀 逃過曹操滅門,馬超后代扎根亞美尼亞成名門望族? 最近和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發生邊界沖突上了頭條新聞,讓亞美尼亞這個陌生的國家進入大家的視野。估計大多數人和名著君一樣,會對亞美尼亞這個國家感到非常陌生。 亞美尼亞是個只有300多萬人口的西亞小國,對中國... 09月30日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
三國解讀 諸葛亮死后為何要嘴含七粒大米? 熟悉《三國演義》的朋友一定還記得,影視劇中曾有這么一個情節,諸葛亮曾在臨死之前大喊了一句:“龐德公救我!”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神機妙算,這一生更是傳出了很多佳話。那么為何臨死前要喊上這么一句呢?而這龐德... 09月24日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
三國解讀 官渡之戰:上天給了袁紹六次獲勝機會,只給曹操一次 東漢建安五年,袁紹和曹操相持于官渡,開展戰略性的決戰,史稱官渡之戰。這場戰役,曹操以至弱勝至強,一舉擊潰袁紹,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。 官渡之戰中,袁紹有六次機會可以輕松戰勝曹操,曹操只有一次機會。但袁... 09月17日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
三國解讀 郭嘉:曹操的心理咨詢師 每一個成功的謀士都有著自己的必殺技,郭嘉最令人稱道的就是他看清形勢,猜度人心的本事,或許我們應該用一個更科學的現代名詞來說,郭嘉是一個行為分析專家。郭嘉以他的必殺技多次為曹操在危難之際作出決策,消滅呂... 09月03日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
三國解讀 曹操放棄漢中與三國穩定疆域線 曹操放棄漢中,是曹、劉兩方軍事史上的重大事件。曹魏作為失利而撤退方,《三國志》卷一《武帝紀》建安二十四年(公元219年)對此僅有極其簡略的記載: 夏五月,引軍還長安。 蜀漢作為勝利而占有方,卷三十二《... 08月06日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
三國解讀 《三國演義》開篇第一句話,說的對嗎? 《三國演義》開篇第一句話說的是什么?話說天下大勢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。這句話對嗎? 《三國演義》緊接著這句話,還對這句話做了解釋。周末七國分爭,并入于秦。及秦滅之后,楚、漢分爭,又并入于漢。漢朝自高祖... 07月16日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
三國解讀 “三顧茅廬”和“人頭大會”,《儒林外史》中最諷刺好玩的鬧劇 相比眾多出身貧寒、要靠科舉改變命運、實現逆襲的窮書生們,婁家的兩位公子——婁三和婁四是《儒林外史》中少有的出身清貴顯赫、衣食無憂的士人。 他們的父親人稱“婁中堂”——明清時代夠格稱為中堂的,都是大學士... 07月08日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
三國解讀 還原真實的趙云 《三國演義》里被神話的人,首先是諸葛亮,神機妙算,“智謀如妖”。再者是關羽,溫酒斬華雄,過五關斬六將等,已被神話成“神”。再一個被美化的就是趙云了。 “身長八尺,姿顏雄偉”的常勝將軍趙云,絕對可以算的... 07月02日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
三國解讀 三國中經典的損人罵戰 1、禰衡罵曹操手下 操遂使人召衡至。禮畢,操不命坐。 禰衡仰天嘆曰:“天地雖闊,何無一人也!” 操曰:“吾手下有數十人,皆當世英雄,何謂無人?” 衡曰:“愿聞。” 操曰:“荀彧、荀攸、郭嘉、程昱,機深... 06月06日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
三國解讀 《三國演義》99人物譜,讓你迅速讀懂三國 ?曹魏締造者 1.魏武帝曹操(155年—220年,字孟德),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、軍事家、文學家。譙郡(今安徽亳州)人,從小聰明機警,有俠氣。黃巾軍起義爆發時,任騎都尉,參加剿除黃巾軍。從建安二年到十六... 05月28日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