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+
作者:徐川
插圖:劉冰清


有人說他義薄云天。但梁山好漢哪個不仗義?為兄弟兩肋插刀的多了去了,比如武松為什么幫施恩報仇醉打蔣門神?不就是因為吃了兄弟兩個雞腿,然后就以性命相報。
有人說他仗義疏財,那比他牛掰的又多了,柴進資助過多少好漢?宋江本人也受過柴進的恩情,其余如盧俊義和李應等等也是個個家境殷實顯赫。
那到底靠什么?
權謀。
只能是權謀。
有人說吳用是智多星,但吳用的心思不在謀權,不在謀位,在于謀事。
宋江其實一直在下棋,走一步看三步,步步為營,精心謀劃。

他需要的是黑白通吃,在灰色地帶中兩邊受益,拿政府的信息和資源,給黑社會做人情、拉關系、聚人脈、博名聲,這才是他要的。
他愿意結交和資助一切好漢,但又絕對不與這些人同流合污。
其實,這里面是有文章的:宋江到處資助好漢,出手闊綽,錢財從何而來?
晁蓋當然也不是蓋的,也有自己的小心思,他需要宋江上山。
為了拉攏宋江上山,他決定以報恩的名義送宋江金子,表面是報恩,其實是布局。
證據很明顯,晁蓋派人下山給宋江送禮,派誰去都可以,最后派了劉唐。
劉唐是誰?外號赤發鬼,鬢邊生有朱砂記,長得讓人過目難忘。
他大概是梁山好漢中辨識度最高的好漢之一,當然好認的還有楊志。
這不是要害宋江么?到處是通緝告示,你讓這么個長相別致的人找宋江,居心何在?
這不是關鍵,高潮是劉唐壓根不認識宋江!
原文是劉唐跟宋江打了照面,“看了宋江,卻不認得”!
劉唐到了鄆城,就在縣衙外轉悠,往里看,最后問哪個是宋江,前面這人是誰!
太刺激了,這是生怕別人不知道你是來找宋江的么?
當然,拉宋江下水的間接效果還是實現了,宋江收了信和一條金子,結果被閻婆惜發現。
勾結賊匪肯定是殺頭之罪,閻婆惜趁機勒索錢財,宋江氣急敗壞,殺了閻婆惜。
問題是,殺人犯事兒以后,似乎也沒得選擇了。
宋江上梁山了么?
他殺了人罪不至死,頂多就是流放發配,一則知縣和幾個都頭都有意保他;二則閻婆惜就剩一個老娘翻不起風浪;三則閻婆惜的老娘還可以用錢解決;四則趕上大赦罪減一等。
上梁山就是造反,是死罪,他當然沒必要上梁山,他還指望東山再起呢。
結果,發配途中,他又被晁蓋劫上梁山,盛情邀請,那就留下唄。
不留,堅決不留,非要強留就死給你看!這步棋他很堅決。
原文是:如哥哥不肯放宋江下山,情愿只就兄長手里乞死!
說罷,淚如雨下。便拜倒在地。
好吧,晁蓋只好再放宋江下山。
宋江徹底被逼上梁山是自己找的,喝酒之后潯陽樓題反詩要被斬首。
這回徹底斷了后路,別無選擇,只能上梁山。
上了梁山這步棋是不得已而為之。
接下來,宋江就要在梁山上布局了。

祝家莊和梁山的恩怨也是因為石秀等人冒充梁山好漢,偷雞摸狗殺人放火。
所以,有什么理由和借口攻打祝家莊?
宋江的理由很多,比如:若打得此莊,倒有三五年糧食。
哎呀,你不是替天行道的么?怎么開始搶糧食了!這當然是強盜手法。
打是必須要打的,就算沒有糧食也要打,因為宋江需要。
他寸功未立,靠什么做第二把交椅?何況,他的目標還不止是第二把交椅。
當然,晁蓋也客氣了一下,讓宋江做老大,宋江自然不會接受。
他不會要別人讓給自己的老大,他需要自己親自把位子拿過來。
攻打祝家莊也并不是非要宋江出馬,也可以讓晁蓋牽頭,或者讓晁蓋派人。
不,宋江自己牽頭,派的全是自己人,為啥?建功立業。
因為宋江剛定了梁山的座次規則:休分功勞高下,待日后出力多寡,那時另行定奪。
晁蓋說要打也行,我來打。
宋江主動提出:山寨之主,不可輕動。
后來攻打高唐州,宋江又勸:哥哥山寨之主,不可輕動也。
后來攻打青州,宋江又來:哥哥山寨之主,不可輕動。
后來攻打曾頭市,宋江又來:哥哥山寨之主,不可輕動。
我去你個蛋,我晁蓋又特么不是梁山的吉祥物,怎么就不能輕動。
結果,晁蓋非要動。
結果,就掛了。
晁蓋死得很蹊蹺,被一箭射中面門,但箭是毒箭,毒發身亡。
誰用毒箭射死了晁天王?不知道,沒人領功。
箭上寫著史文恭,但是當時史文恭不在場,而且史文恭射箭并不厲害。
《水滸傳》好像也沒有第二個人毒箭斃命。
話不說透,給大家留下一些想象空間。

李逵配合工作十分到位,哎呀我去,哥你這是上天注定啊!
李逵和宋江故事很多,我們后面再說。
他還編排了一出好戲,內容是“九天玄女傳授三卷天書”。
當然,這個九天玄女只有宋江一個人見過,別無旁證,至于三卷天書呢,反正從頭到尾也沒起什么作用。
九天玄女的主要功能就是點名宋江是星主,是天罡地煞星的老大,這就夠了。
這些戲碼很常見,皇帝登基都有自然界配合,陳勝吳廣早就弄過類似的橋段。
籌碼準備好了,需要跟政府談條件了,這是套現的最佳時機。
但是招安是有兄弟不贊成的,他需要做思想工作,各個擊破。
于是,在集體歡宴之時,宋江作詞唱曲,里面有句歌詞很有深意。
“望天王降詔,早招安,心方足。”
這是在釣魚,是的,釣魚執法。
果然,試探有效果,馬上跳出來三個人唱反調:武松、李逵和魯智深。
宋江的思想工作是很講藝術的,逐個分析,各個擊破。
他先拿李逵開刀:這黑廝怎敢如此無禮,拉出去,砍了!
當然,這是他的態度,他知道會有人求情,他也斷然不會犧牲自己的鐵哥們。
但是,他殺鐵牛的態度如此堅決,很多蠢蠢欲動的反對就自覺縮回去了。
接著,講道理:咱們招安能免去罪過,建功立業,做官報國,改邪歸正,這是美事一樁啊!
于是,恩威并施,反對聲音就消弭了。
回東京有十二名主將:宋江,吳用,盧俊義,關勝,呼延灼,花榮,柴進,李應,朱仝,戴宗,李逵和阮小七。
早期晁蓋時代的元老剩下吳用和阮小七,當然吳用早就選定宋江做老大。
其余剩下的全部是自己帶到梁山的嫡系隊伍和招降主將,其它收編過來幾個山頭的頭領全部被干光。
是不是很有意思?

除了宋江,這個棋局,何人能下,何人能收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