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+
公元25年,劉秀稱帝,定都雒(讀音同“絡”)陽(今河南洛陽),延續“漢”的國號,史稱東漢。為什么稱為東漢呢?因為漢代前期定都長安,長安在西,雒陽在東,故有此名。
洛陽為什么在東漢時叫雒陽呢?其實“雒”與“洛”同音,據字典解釋,“雒”通“洛”。古邑名,即今河南洛陽。還有“雒”通“洛”,水名。
至于用“雒”而不用“洛”,據《三國志》注引《魏略》記載:曹丕“詔以漢火星也,火忌水,故‘洛’去‘水’而加‘佳’。魏于行次為土,土,水之牡也,水得土而乃流,土得水而柔,故除‘佳’加‘水’,變‘雒’為‘洛’”。所以“洛陽”在東漢改為“雒陽”,到三國時期又變回“洛陽”。敢情東漢時用“雒”不用“洛”,就是因為東漢尚火德,火忌水,不能用水字旁的“洛”。
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代表五種元素、方位、顏色等等,就是中國特有的五色五行說。秦始皇開始采用這種理論來論證統治的合法性,有人曾向他講述:黃帝得土德,夏得木德,殷得金德,周得火德。“今秦變周,水德之時”。所以秦代尚黑色。漢代秦后,因土克水,所以漢文帝確立漢為土德,尚黃色。而到東漢時,受劉向的影響,又改為火德,尚赤色。而到三國時期,曹丕、孫權皆尚土德,再尚黃色。敢情一個“雒”“洛”的區別,被古人弄得這么復雜。
洛陽,看名字就知道這個地方位于洛河的北岸。洛陽建城的歷史非常悠久,夏啟改“禪讓”為“世襲”,以河洛地區為中心,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具有國家形態的王朝——夏。
《說文解字》中有這樣一段:華,榮也;夏,中國人也。“中國人”這個詞,最早指的就是河洛一帶的居民。
洛陽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、4000多年城市史、1500多年建都史,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。歷史上先后有十多個王朝在洛陽建都。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,后有商、西周、東周、東漢、曹魏、西晉、北魏、隋、唐、后梁、后唐、后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,是中國建都最早、朝代最多、歷史最長的城市。
洛陽古稱斟鄩、西亳、洛邑、雒陽、洛京、京洛、神都、洛城等,現在洛陽市公認有二里頭遺址、偃師商城遺址、東周王城遺址、漢魏洛陽城遺址、隋唐洛陽城遺址等五大都城遺址。
??
當然,現在這個城垣已經不再,現在大約就像下圖衛星畫面這樣。右上田地中的就是漢魏洛陽城遺址,少部分遺址可觀光,大部分還在土地的掩埋中。
??
俯瞰是這樣,可以看到絕大部分地面建筑都已經消失或被掩埋了。
?
近看就像這樣,更具荒涼感。
